9月12日,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主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战略支持的“北大央企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代表齐聚,以“一带一路上的能源战略”为主题,探究能源企业发展与国家整体战略之间的独特渊源,揭秘最真实的央企海外之路,解析一带一路建设中能源企业能为、敢为与难为之处。
博联社创始人、总裁,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马晓霖在论坛上谈到了备受关注的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据了解,中缅油气管道从缅甸的西海湾马德岛上岸,原油油管起于缅甸西海湾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点是西海岸的皎漂港。缅甸段是771公里,原油管道国内全长1631公里,天然气管道国内全长1727公里,建设情况复杂。总投资额25.4亿美元,初步设计的输送中东原油2300万吨,2015年一月份开始输油。
在中缅石油管线建成之前,主要是东南、东北、西南三个方向,国内管线的均衡布局缺失,且只有马六甲海峡一条管线,风险较大。而中缅石油管线则从天然气储量全球排名第十的缅甸直接到西南四省,补齐了全国油气管线,对西南经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个项目的抗风险性非常高,“中缅石油管线由印度、缅甸、中国、韩国四个国家的六个公司参与、参股,成立两个主体公司,与经过印度洋的石油、孟加拉湾的天然气的周边国家都有份,中缅石油管道这几个国家都是非常支持的。”马晓霖说。
中缅石油管道不仅促进了西南经济的发展,对缅甸的发展也极为有利。这个项目的实施,解决了缅甸的就业问题,拉动了当地的外汇收入和税收收入等,改善了当地的医疗、交通、少电少油少气的状况,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此外,中石油在中缅石油管道项目上也积极履行了必赢国际bwin。马晓霖说,中石油做此项目时拿出巨资打造口碑工程和民心工程,把补偿款挨家挨户送到;尊重当地的法律、文化、宗教和习俗等,不做扰民工程;同时积极改善当地环境,花两千多万美元建立学校、卫生站、水库等,将中缅石油管线项目打造成一个服务于当地、造福当地老百姓的项目。通过这个项目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种方式也是非常值得业界和学界做剖析和研究。(摘自中国新闻网)